王志纲工作室微信二维码
王志纲工作室
微信号:wzggzswx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中文
ENGLISH
打造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
行成于思
邓公的遗产
王志纲工作室 2018/12/30

编者按

前些天,一篇名为《邓公的遗产》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开来,短短两天时间,阅读、转发者数以百万计,网友们热议纷纷。现小编特将作者本人精校、修改、并亲自撰写后记的完整版《邓公的遗产》整理成文,作为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


作者:王志纲



人类历史上,面对民族灾难,国内外都不乏勇担大任、置生死荣辱于度外的先贤。时势与英雄交织,构成了一个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前些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至暗时刻》,讲的就是面对”二战”这样千古未有之变局,纳粹大军压境英伦三岛,丘吉尔以救火首相的身份,力排众议,打倒绥靖主义,带领英国走出了至暗时刻,历史造就了他,他也改变了历史。


我年轻的时候很喜欢读的《光荣与梦想》,其中就描述了1932年到1972年清明上河图式的美国全景画卷。经济大危机下的美国摇摇欲坠。身患残疾的罗斯福史无前例地四次当选总统,推行新政振兴经济,在“二战”中纵横捭阖,挽狂澜于既倒,使美国再次强大起来,并站在世界之巅七八十年,让美国成了全世界的“光荣与梦想”。如今的特朗普喊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可能也是想做“罗斯福第二”吧。


纵观中国历朝历代,从商鞅变法到王安石的熙宁新政,再到万历年间的张居正,改革者前赴后继,然而终究失败者多,成功者少,且大多以悲剧收场。面对改革开放这道难题,其局面之复杂、变化之深刻、影响之广泛可以说亘古未有。邓小平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担此大任,这种气魄本身就非常了不起,而且他最终成全了这份伟业。


1978年的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距今已经40年了,97年小平与世长辞,到如今也有21年了。一切作为旨在讨好世人的政治人物,只能叫作政客;政治家的伟大需要用时间来衡量。小平在世时背负了很多骂名,百万大裁军,推动老干部退出历史舞台,国企改革、工人下岗……但40年后回头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都是改革年代的受益者和过来人。


隆重的纪念活动看似已经尘埃落定,但真正的纪念绝不仅仅是鲜花与掌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下特朗普掀起围堵中国的浪潮,国内外面临空前复杂的矛盾。全社会充斥着各种疑惑、迷茫、焦虑,甚至不同的声音,中国又一次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只有彻底地回顾、整理、继承邓公的遗产,继往开来,才是对小平和这个伟大时代最好的纪念。


有关改革开放的大道理,社会各界已经讲了不少,在我看来,改革开放不是动听的小夜曲,也不是恢弘的交响乐,更没有什么故弄玄虚、高深莫测的理论。某种程度上,小平是个俗人,我们也是俗人,我通过自己的经历,讲一些再通俗不过的道理,或许能够从中找到这个古老大国突围与复兴的密钥吧。


一个早已远逝的政治人物,为何每逢重要的时间节点,老百姓都会怀念他?其原因再俗不过,并非小平其人其事有多么伟大,而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因他而变好,每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追求幸福自由的权力都得到了尊重。可别小看这一点,在漫长的几千年封建史,几百年近代史,数十年新中国史里,阶级歧视牢牢的钳制着人们的思想。就算在自诩为最公平的年代里,人们依然按照血统被划分为三六九等,政治贱民和知识分子被打入永世不得翻身的地狱。而这一切不公平都在小平手中被颠覆。


世界上永远不可能有“终点”的公平,但是小平起码给人民以“起点”上的公平,无论你是农民、工人、还是知识分子、右派、社会边缘人士,只要你努力、勤奋、敢于挑战、永不放弃,你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次所表彰的100名改革先锋中的企业家群体,谁不是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哪有一个太子党?全都是以草根之身崛起,并成就了一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这正是一个伟大时代最有魅力、最引人向往的地方。在这个野心年代里,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能升起来的都是太阳。成功者不必感谢谁的恩赐,失败者亦无愧平生,毕竟曾经奋斗过。


无需否认,这四十年当中依旧存在着很多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道德问题、生态问题、制度问题……还有太多痼疾急需解决,但每个人头顶的天花板已经打破,人能够为自己的命运做主,这种“公平”才是邓公留下的最宝贵的政治遗产。


站在当下回头来看,小平如何开创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客观上的政治遗产背后,主观上的思想遗产又是什么?这就要从小平的个人经历开始讲起:

1



时事与英雄


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人们为这个问题争论了上千年,可能还会一直争论下去。但在小平身上,我认为“英雄”与“时势”,应该是六四开。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曾经说过:“中国并不是必然会出现一位邓小平这样的政治家,他出现了,并且改变了中国,这是中国的幸运” 。


如果没有复杂多变,惊心动魄,九死一生,惨绝人寰的中国近代史,难以筛选和锤炼出像邓公这样的伟人。常人印象中的小平,是一位打桥牌和麻将、抽香烟、喜欢读武侠小说的老人,很少有人记得,他年轻时也是从死人堆里走出来的。1948 年的淮海战役,小平担任总前委书记,指挥 50 万大军,堪称一将功成万骨枯。血与火让他养成了不世出的直觉和掌控力,也养成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度。别人感觉天都要塌了的时候,他根本不当一回事,虽然平时话不多,但每一句话都分量很重。这些个性都是在千军万马中锤炼出来的。


除了战争,小平的政治生涯也很跌宕,一辈子三落三起,可谓是九死一生。但所幸1933年小平第一“落”,是以毛派头子的身份“挨整”,所以日后虽然几次遭难,但毛泽东始终把邓小平的问题当作内部矛盾,处理起来也留有余地。其中原因,除了看中小平的才华,可能在内心最深处的敌我之分里,还是把小平当成了自己人吧。76年批邓的风潮中,小平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但保留党籍,以观后效。这最后的温柔——“保留党籍”,对于日后小平再次复出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1975年,20岁的我已经非常关心政治了。当时全国稍有点头脑的人,都明显地感到日子好过了些。小平主持工作以后,用他独特的方式,从整肃铁道部门开始,恢复生产,整顿科技,鼓励文艺发展,逐渐纠正十年浩劫期间造成的紊乱和无序。


然而好景不长,以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的上书事件为导火索,政治局势发生了180度大转弯,矛头开始指向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一浪接一浪。当时我们真的很绝望,在黑云压城中好不容易看到一点亮光,一下子又阴云四合,整个中国又要走上极左的不归路。


此时几乎所有人都心情非常沉重。中国向何处去?我们向何处去?在本来就很压抑的环境下面,天灾人祸又接连发生,唐山大地震,天降陨石,朱德去世,最让人悲痛的莫过于1976年1月突然传来周总理去世的消息。周总理辅政26年,经济、外交、教育、国防、科技各个方面可以说全部一肩挑,尤其是在文化革命中,独撑危局长达十年,以至于大家都养成了习惯,只要周恩来还在,这个国家就垮不了。


但是没有想到,周总理突然就走了,他1972年就查出了癌症,又带病工作三四年,已经是药石无救。一位伟大政治人物的离世,让很多有远见的人都感到大厦将倾,国家要出大问题了。但没有想到,总理追悼会居然由小平来致悼词。大家又心存侥幸,虽然一边在批邓,但一边还得让小平致悼词,他还是主持工作的常务副总理,可能还有一线希望。没想到,总理的尸骨未寒,小平马上又被打倒了。


这一下子,老百姓心里面所憋的怨气,对国家的绝望,和十年难以容忍的愤怒,终于到了1976年清明的时候爆发了。各界民众涌入天安门,在天安门前发泄怒火,悼念周总理,这期间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歌。最经典的一首就是: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有很多人甚至在天安门纪念碑上吊了很多小瓶子,用象征性的方式呼唤小平。


终于十月春雷,天不负我。“四人帮”倒台,具体故事就不讲了,但其中以叶剑英元帅为代表的党内健康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希望虽然来临,但还是那个问题,中国向何处去?没有一个经天纬地的人,根本把不住中国这艘破船。在这个问题上,叶帅确实了不起。他深知只有邓小平能堪当此大任,所以他强烈呼吁,利用他的影响力,联系党内很多积极的健康力量,让小平出来工作,这一点应该说是功劳卓著。


最后小平终于又走上了政治舞台。印象特别深,20来岁的我在贵州大山深处闭塞的小县城中,成天竖着耳朵关注北京的新闻,因为政治和我们的命运太关联了。


终于有一天,一个在北京体育学院读书、比我大几岁的老兄回来了,他一回来等于带来一个中央电视台,我们都围过去,听他从北京带回来的消息,其中最震撼的新闻就是小平复出。


在北京工体一场香港足球队同中国青年足球队的比赛上,他们突然看到小平出现在了主席台上,全场所有人站起来鼓掌欢呼,球都顾不上看了。民心向背,可见一斑,大家对邓小平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这里面讲个小故事,我几年前遇到了小平的妹妹邓先群女士,她退休前曾经是总政群工部的部长。那天我们在三亚正好遇到,邓女士特别和蔼,在聊天过程中,我越看她长得越像晚年的小平,于是顺势问了个问题:“你们邓家是不是有长寿的基因啊?”她说在邓家,90多岁是很常见的。我开了一个玩笑,我说小平幸好长寿,小平不长寿的话,中国的改革就完了。她说怎么这么讲?我说:“你想想,如果小平只活到75,就不可能当改革开放的船长;如果小平只活到80岁,中国的改革就会中途颠覆,如果小平只活到87岁,他就不能南巡,然后左倾主义就要冒头;幸好小平活到了93岁,最后才能够以88岁的高龄南巡,终于把中国这艘航船推上了改革开放的不归路。”


小平作为一个政治家,从死人堆里走出来,政治上三起三落,在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的时候担任船长,不仅是罕见的高寿,更没有老糊涂,反而是老而弥坚,带领我们走出激流险滩。这点上我真的只能归结于冥冥当中的天意了。


我们经常讲时势造英雄,我想在中华民族命运转折点上,特别归结到邓小平身上,时事顶多只占了40%。中国近代史上的艰难困苦,九死一生,复杂纷呈的时局,再加上个人跌宕的命运,终于磨练出这么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剩下的60%,则是英雄造时势,正是小平的高寿、他的睿智、他从青年开始,长达七八十年的风风雨雨所磨练出来的非常卓越的的才干和掌控力、面对惊涛骇浪化险为夷的能力。正是这种不世之才,才使得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先例的改革,在中国获得了基本的成功。


回头看整个社会主义体系的国家,几乎都在搞改革。苏联干脆把自己改没了,东欧改得七零八落,朝鲜也在艰难的尝试中,唯独一个在改革上尝到甜头的是越南,我们叫改革开放,越南叫革新开放。名字只改了一个字,内容上更是照搬中国,利用后发优势,萧规曹随,竟然也获得了成功。这也算是邓公遗产的国际化案例吧。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邓小平也改变了历史,那他究竟如何改变了历史?


2



尊重人性,尊重常识,顺应规律


贯穿邓小平思想最核心的东西,我认为有三点:尊重人性,尊重常识,最后必然顺应规律。


小平有别于几乎所有政治人物的最大特点,就是尊重人性。这点听起来简单,但绝大多数政治人物做不到,人一旦站得太高,权柄太重,随便的一句话、一个决定,带来的可能是一代人的命运转身。被权力绑架的人,肯定会丧失对人性最基本的尊重,对人性的扼杀在极左年代里尤为普遍。


而小平不一样,他非常珍惜平凡人的家庭生活。尤其是对子孙,毛毛(邓小平女儿)的回忆录中写到,在江西的日子里,他经常给身患残疾的儿子邓朴方擦身子、洗尿片,我们能感受到他作为父亲的那种痛苦,他认为自己拖累了孩子。在江西三年多的时间,是小平政治生涯中的最低潮,也是他个人和家庭生活最艰难的时候。这期间他通过汪东兴多次给中央写信,在这些信中,他很少对自己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安排提出要求,但却充满了对家人的关爱。1978年,小平复起之后,虽然日理万机,他依然尽量每天晚上全家上下一起吃饭,享受“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除了对子女舐犊情深,小平的感情同样寄托在人民身上。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农村改革。我出生在贵州最穷的地方,我深深地知道农民们的辛苦。 60年代最困难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我很多农村的亲戚都在这场灾难中饿死,这也是我们那代人的集体回忆。


后来我在兰州大学读书,甘肃和贵州一样,也是非常赤贫,所以我对饥饿和贫困有着深刻的感受。所以在政策和政治风向稍微松动以后,最先要改变命运的就是贫穷地区的农民们。甘肃、贵州、还有安徽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