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成功合作过紫薇田园都市与曲江新区等项目之后,时任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曾对王志纲说,王志纲工作室和西安之间有“永远下不完的棋”。这仿佛是一个精准的预言。之后十年里,王志纲工作室在西安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案例,并深度介入关天一体化、西咸一体化的国家战略。2012年秋,工作室又承担了为西安莲湖土门地区15平方公里综合改造提供战略咨询的重任。
土门是什么?土门从哪里来?土门将往哪里去?土门的综合改造,对西安意味着什么?国庆长假前的近十天时间,带着这些疑问和思考,王志纲工作室土门项目组一行对西安的历史人文、产业发展、城市新区等多个主题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调研。
一、重振雄风:千年古都的汉唐情结
9月20日晚,从深圳飞抵西安。从中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到中国最古老的历史名城、文化古都;从一个建市仅有三十来年的东南沿海城市,到中国三千年前的周朝即已是国都所在的西北内陆城市,这不到三个小时的航程,穿越的不只是两千里的距离,还有三千年的历史。
1、汉长安城之怀古幽思
此次历史人文之旅的首站是汉长安城遗址公园。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两年后,定都长安城,是为西汉。中国历史上首个盛世王朝就此开启。此后长达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整个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罗马,东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位于西安市区西北郊外,面积约36平方公里。据史料记载,全盛时期也不过二十多万人。与如今动辄面积数百上千平方公里、人口上千万的国际化大都市相比,这当然算不了什么。但在当时,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大约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
中国古建以土木结构为主,风、雨、虫、火、雷,都是建筑的天敌。更何况,还有人祸与战乱。所以能存留数百年就已是奇迹,千年后留给后人的往往只有一个遗址。去过北京的故宫,也去过柬埔寨的吴哥窟,再来看汉长安城遗址,自然别有一番体验。北京故宫多为明清时所建,距今时间相对较短,建筑保存完好。行走其中,仿佛王朝并未远去,历史真切,伸手就可以触摸。真腊王朝木结构的王宫、民居,也早已随风流雨打去。垒石建造的庙宇吴哥窟,却可以历数百年而得以存留,可供各国游人缅怀。
在秋风萧瑟的时节,我们赶到了汉长安城遗址。这个两千多年前的盛世王朝,留给我们的只是一片辽阔的都城遗址,及遗址上的树木、杂草、残存的土台。遗址的广阔、土台的形制,隐约可看出当年的雄伟气象。此情此景,豪迈兼有悲沧。试想,当年天下初定、四海归一,汉高祖是何等的心境?“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其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跃然纸上。而我们登临土台,面对这个兴盛一时,却又在历史的发展中湮没无存的都城,难免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幽思。
我们在现场了解到,西安目前已正式挂牌成立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总投资将达到600亿,先期投资约75亿元。一个沉寂了两千年的都城遗址,正在逐渐苏醒。
2、大唐西市之盛世繁华
工作室曾作出过这样的判断:“科技决定城市的头脑,商业决定城市的繁华,旅游决定城市的魅力,文化决定城市的内涵。”在西安复兴古都,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在商业上必然需要有世界顶级水平的代表作,这就是2006年启动建设的大唐西市——这也是王志纲工作室在西安的众多成功作品之一。
中国历史上有四个公认的盛世王朝,前两个都建都于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如果说汉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首个盛世,唐朝则达到了封建王朝的盛世顶峰。由汉及唐,帝国历史延续千年。“公元第一个千年开始之际,世界只有两个中心:汉唐帝国(古长安城)和罗马帝国(古罗马城)”,而“丝绸之路是独一无二的政治、经济、文化长廊”。
据史料记载,唐长安城人口曾有百万之巨,其中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就不下3万人。唐长安城不仅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会。当时长安有东西两市: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少数人群,而西市则为国际性大市场,有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客商在内,主要服务于平民等大众人群……
可见,始建于隋、兴盛于唐的西市,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中心,也是盛唐时期最繁华的世界商贸中心。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大市场,当时繁华到什么程度呢?史料指出:“当时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杜甫名篇中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也是在西市。
历史的繁华已归于尘土。在原唐长安西市遗址核心区位置,一个500亩重建综合性商贸旅游项目已经成型。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在原址上重建的大型商贸与旅游主题区。现实中的大唐西市,已然西安休闲旅游的一张王牌,中华文化复兴的一大亮点。历史文脉在这里再一次得以创造性的接续。
在西安的考察、调研、访谈中,不止一次的听人用赞赏的语气谈起大唐西市。作为工作室的一份子,心中的自豪感、使命感愈加强烈。这个中国第一个体验式情景型丝路文化商旅城区,漫步于各具特色的功能街区,观察丰富多彩的商业业态,参观原真性保存“西市遗址”的博物馆,如梦如幻,似假还真。“纵跨千年文化、饱览万国风情”,仿佛梦回千年之前的唐朝。
3、曲江新区之大唐雄心
500亩的大唐西市或许腾挪空间有限,还无法完全满足人们对大唐盛世的所有想象。40.97平方公的曲江新区,则成为了盛唐气象的全景展示,仿佛一幅唐朝版的“清明上河图”,完美的再现了盛唐时的建筑、园林和生活。如果说大唐西市只是西安一张精致、靓丽的名片,曲江则完全有理由成为西安的国际会客厅。
在接待我们的土门改造办改造人员陪同下,我们驱车先后参观了曲江寒窑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大雁塔广场等曲江系列项目。当这些项目次第在眼前展开时,宏大的规模,秀丽的园林,精致的建筑,雍容的雕塑,这一切都将让你目不暇接。作为一个在中华文化中浸淫已久的中国人,初见这一系列盛唐景观在眼前逐一呈现时,或许都会产生误入瑶池仙境的错觉。当外国人来到西安,见到这原汁原味的中国风时,可想而知他们内心的冲击与感慨。这也正应了鲁迅先生的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历史上,曲江原为皇家禁苑,兴于秦汉,盛于隋唐,因水波曲折而得名。这里一度是长安城人气最旺的游憩胜地。文人墨客也多喜在此结伴悠游、吟诗作对。西安原来对曲江的定位只是省级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在工作室2002年介入战略策划后,将其提升为47平方公里的西安新城市中心——曲江新城,并提出了复兴西安的“腾笼换鸟,八马拉车”计划,得到了西安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同。十年之后,当我们工作室一行故地重游。当初的蓝图,如今已一一成为现实。对策划人来说,最值得欣慰的事情莫过于此。
在曲江新区的成功开发后,西安市政府又委托曲江新区启动了3.2平方公里的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室参观时,大明宫遗址公园也已基本建成并对外开放。在各方的合力推动下,一个盛世王城已初见雏形。而在临潼的大唐华清城,也已开门迎客。
二、国际梦想:西部重镇的未来之路
唐以后,长安不再是王朝的都城,城市地位也开始下降。当然,它仍然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但地位已远远比不上当初。正所谓“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除了抗战期间,因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个城市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并最终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从五代十国直至二十世纪,从整体上来看,西安经过了上千年的落寞。
1、工业重镇之兴衰荣辱
纵观全球各大城市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城市的复兴,首先表现为产业的复兴;城市的影响力,决定于产业的影响力;城市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城市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汉长安城、大唐西市、曲江池,见证了汉唐的兴衰;土门,这个地处西安西郊的电工城,则与东郊的军工城、纺织城一起亲历了西安工业时代辉煌与没落。
“一五”时期,西安被列为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国家给西安地区的投资总额,相当于经济恢复时期的17倍,安排建设项目542个,其中限额以上项目52个。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在西安定点17项,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包括西郊的电工城,东郊的军工城、纺织城,西安的产业格局在此期间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之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工业区一度红火。但由于技术、市场、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除少数工厂外,大多数工厂趋于衰落,很多甚至沦落至破产的境地。破落的厂区,衰败的街道,构成了区域的主色调。正如中国大多数老工业的命运一样,土门也急需通过一场变革、一场改造破茧新生。如同王朝的更替带动了城市的兴衰;产业的升级与调整,也将决定着这些工业区的起落。这是一个新的轮回。
1991年,西安高新区获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西安凭借其雄厚的产业科研基础,及依托西安分布广阔的高等院校人才资源,迅速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高新区之一。经开区等新区的成立,也推动了西安的产业升级和发展。近十年来的皇城复兴、曲江新区的开发等。作为中国西部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安逐渐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两千年前的世纪之交,西安成为了世界的中心。两千年后,这个城市正在竭力抓住新的产业契机,以图重新恢复往日荣光。而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的今天,西安的国际大都市发展战略,首先要发展具有全球影响的战略性产业。
有两个案例,或许可以说明西安人对于发展的迫切。2003年,英特尔总裁来到中国时,在中国西部有西安和成都这两个城市可以选择。当时他选择了成都。2012年,在对另一个国际巨头三星的争夺中,西安终于顺利胜出——这是建国以来中西部地区的最大投资项目。当然,西安也开出了三星难以拒绝的优惠政策条件。
从错过英特尔,到赢得三星,两个项目的不同结局侧面反映了西安的经济环境的变迁。一方面,西安在努力抢占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高端,竭力引进三星电子之类的高科技制造类企业;另一方面,西安也在主城区大力推动腾笼换鸟、退二进三,以推动古都西安、工业西安走向现代西安。
2、西部城市之国际梦想
2009年5月,《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获批,规划提出了“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
那么,西安首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国际化大都市?从国内来看,中国600多座城市中,号称要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就有180多个,西部邻近城市中也有成都、重庆等强劲对手,西安凭什么脱颖而出?而从国际上看,世界寥若群星的城市中,真正有资格称得上国际化大都市的不过纽约、伦敦、东京等寥寥几个,西安又凭什么跻身于国际化大都市之林?
美国学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了七项衡量世界城市的标准:1、主要的金融中心;2、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3、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4、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5、主要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6、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指港口与国际航空港);7、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标准。
(土门区位示意图)
显而易见的是,在1、5、6、7等方面上,西安已有所谋划;在2、3、4、5,特别是2、3、4上,恰是土门的机遇所在。如果说曲江新区、大唐西市的成功开发,代表了西安在人文历史上的复兴;这是西安立足于世界城市之林的特质,也是使得西安与成都、重庆乃至上海、广州这些城市区别开来的DNA;沣渭新区、泾谓新区、浐灞生态区的规划,则是西安拉开城市骨架、全面拥抱未来的战略举措。一个老西安,一个新西安。而土门,恰好在新老之间。
土门北连汉长安城遗址,南接高新区;东接唐皇城,西连西咸新区的沣渭新区。它是西安连接东西、服务南北的战略要冲。同时它还是西安主城区唯一10平方公里以上可以进行成片综合改造的片区,一切皆有可能。无论地理位置上,还是产业发展路径上,土门都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土门,将成为西安产业转型升级的形象之门,开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未来之门。假若土门得以成功开发,则西安上可承接数千年之农业文明, 中可再造建国以来的六十余年之工业文明,下可开启西安老工业基地之现代文明。结合关天经济区,西咸一体化战略,一个全新的国际化大都市并非没有可能。
【结语】正如西安市副市长段先念曾经说过的,王志纲工作室和西安之间有“永远下不完的棋”。从“紫薇田园都市”的战略策划,工作室即与西安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这十来年,工作室先后策划了大唐西市、西安智慧城、青龙寺等项目,并接连承担了曲江新区、沣渭新区、泾谓新区、浐灞生态区等新区的战略策划任务,深度参与并引领了西安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从微观到中观到宏观,王志纲工作室几乎深度参与了西安城市化发展的每一个进程。
今天,又轮到了土门!在西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这必将是极其惊险的一跃。
(作者为深圳战略中心策划师: 杨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