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工作室微信二维码
王志纲工作室
微信号:wzggzswx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中文
ENGLISH
打造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
行成于思
你好,台湾!
王加俊 2015/9/21
你好,台湾!
文创力量来自心灵


开台湾第二天,“苏迪罗”登陆,横行肆虐。对于台湾人来说,习以为常。这只是来自大自然的不时侵袭,相对大陆来讲,500年间,台湾的文化生态经受了若干层次的覆占与渗透。原住民文化、闽南文化、荷兰文化、日本文化、国民党带来的“外省人”文化、美国文化等等。短短数百年,历史、政治、文化领域的“强台风”,鱼贯而入,这成就了台湾的特殊。


在台十天,日日鞍马劳顿,却会不时慨叹,非常感怀,很是开心。到底是什么,触动了我们的内心?台湾,能给大陆的经济社会发展什么启示呢?

我们登上台北101中心,这座融合了现代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地标,在显现城市锐利力量的同时,也展示了稳重而具灵性的东方风格。
我们驱车到深山老林,造访幽传良久的“食养山房”,领略那里的古静禅意,仅是一顿晚餐,也足可让人与山野同在,回归心之天籁。
我们在傍晚时分抵达宜兰东部海岸,时值农历六月十五,“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月光下,海水波光粼粼,不断冲刷黑色礁石,引发无尽遐思,体会到天地境界的深美大乐。翌日日出,霞光万丈,红润婉转,尽数传递出太平洋的暖意,令人眷顾频频。
我们登上中台禅寺,这个全球罕见的融合现代科技与佛教文化的建筑,三十七层高高耸立,一改人们平日对寺院的观感,没有香火,却更让人起了敬畏。
我们匆匆路过小学课本上夸赞良多的“日月潭”,可谓惊鸿一瞥。我们钻入“水里蛇窑”,感受百年的薪火相传,在夏日午后邂逅文化的现代“窑变”。

一路上,身体上的劳顿,不敌精神上的潮水荡漾,风光无限。


台湾最大的风景是台湾人

下面几位,仅是众多人物之典型。


大部分大陆人对台湾的了解,除了新闻之外,无非是接触来大陆投资兴业的工商人士,并不尽然。几年前,《新周刊》曾出专题,名为《台湾最大的风景是台湾人》,这次考察归来,印证了这个论断。


我们考察的是一个个项目,但是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个台湾人。下面几位,仅是众多人物之典型。


〈其一〉

戴大师的心力


时值中午,大巴在新竹山路上辗转,人皆昏昏欲睡。待得抵达“盛唐”,见到戴老师时,瞌睡全无。老人家八十来岁,胡须尽白,长及胸,美髯公也,头戴棒球帽,慢条斯理。四十年来,他专攻陶,做了很多创新,在岛上颇负盛名。谈话三个多小时,不乏启迪。


他摇头感慨于新生代对于手工制造(或称实业)的态度,“宁愿在五星级酒店当迎宾,也不愿意到工坊来,专心劳作创造”。他兴趣广泛,年轻时身肩多艺,却能将心力拢聚,专注一事,锲而不舍。一个作品创造出来,必须摆放二三年,不断挑刺,尽心修正,方能面市。他认为,必须要对自己要求严苛,向自己开炮。我们赞其仙风道骨,一派道家。他承认,但话锋一转,说从前开办台北陶艺班,参与者众,多有各国领馆夫人,因此有得沙龙来交流思想。在他看来,中国文化固然好,但断不能轻视外国文化,如美国人的阳刚进取,法国人的生活品味等等。


茶来水去间,老人一段闲谈,让人肃然。他随意问起,你们谁抽烟啊?不要拘束,我可以陪你们抽。他其实不抽烟,但为了让谈话自然轻松,可以随之。因而谈及酒。“喝酒看对手。平常我一瓶啤酒也醉,但如果对手是一酒鬼,我心中有陪他到底之心,也可以他喝多少,我都奉陪,而且不醉。”我们好奇个中原因,老翁淡然一笑说,人嘛,有心力。


最后,问,今生有何总结?答曰,没什么可以总结的。风轻云淡,“自然而然,就是这样啦”。


〈其二〉

艾尔维斯的光彩照人



南下,来到台中。晚上觅美食不得,随性来到美术馆前的一家餐厅,这是一家排湾族音乐餐厅。甫一落座,光头老板便放下吉他来招呼,“你们来晚啦,啥也没有了咋办,我去厨房看看”,片刻端来一盘鸡,一大碗剩下的米饭和一碟辣椒。鸡香,饭美,他教我们用手抓饭,填辣椒来吃。台中的米是鼎鼎有名的,但这样的“吃饭”,更有趣味。后来我们才知道,鸡和饭都没有算钱,白送的。


这很不一样,这样的“自来熟”,不确认就上菜的做法,让我们好生有些迟疑的。这些迟疑后来被一步步打消,谁也没有料到,后面逐步升级的温暖与快乐如此不同。


他们开始弹吉他,唱歌,坐我们中间。他们是原住民,跑堂的小伙子二十出头,被老板唤来唱歌。唱完就聊,聊完就喝,喝完再唱。他们的民族,很简单,与纷繁复杂的商业社会迥异。“只要有酒喝,有歌唱,就可以了,别的都可以不要。”短短的时光,我们听到了他们的心声,也感受他们的笑意,歌声,行为,与他们所想的是一致的。一种穿透俗世人情的原生态力量活脱脱蹦跶出来,临走前,拥抱相别,一送再送,相约明天还来。那神情,那语气,怎么看,就是不像一个要赚钱的老板,真性情。


第二天,小伙子艾尔维斯陪我们,他从来都是一身笑,穿着民族的猎人装,一边唱一边交流,最后索性即兴对唱,人们欢作一团,真是难得这样的开怀,肆意。艾尔维斯,黝黑,又帅气,讲起小时候在山里,恐惧夜的黑,伸手不见五指,讲起狩猎的故事,谈及民族的未来。他说,这店未来店长是他。你们还要再来。他的至情至性,身心一体的音乐,化解了两岸的隔阂,化解了陌生人心之间的隔阂,化解了商业与生活的隔阂。最后在吉它声与歌声中达到令人难舍难分的情意交融,又是十八相送,令人欲泪。


〈其三〉

台湾蜜娘的无可抵挡


相比较大师的风轻云淡和排湾族小伙的龙精虎猛,这位大婶儿自有其魅。在诚品书店的边上,我们无意间撞见“掌生谷粒”,这个品牌取名精彩,人们过目不忘。创始人倡导“身土不二”生活理念,用文化手法擦拭台中山野的农作物精灵。有米,有茶,有蜜,有酒。每个产品都是被尊敬的,被注入了灵魂,将大米与种植主人的性情结合,不仅好吃入口,而且温暖入心。


一个店里,只有一个大婶儿。热情而不过分,不是装出来的热情,也不是为了出单而调动的热情。在台湾,你不能简单地赞之为服务水准高,因为那还是完全的商业视角,他们是打通了生活与商业,或可称之为人情味商业。


过度的商业,会使人异化。本来考察行程很紧,但我们还是不由自主地坐下来。大婶儿招呼我们,搬来瓶瓶罐罐若干,又有小勺子若干,罐子里全是各种各样的蜜,“浓妆淡抹”,不同而列,接着不厌其烦一个勺子一口蜜地递给每个人,尝完一口换一勺,边尝边谈,这个蜜是什么蜜,什么花来什么季节,你的口感是怎样?果然不同,嘴里心中甜蜜一片,我们都觉得够了,大婶儿却不“善罢甘休”,就是春风化雨般地让你尝,不可抗拒地尝,她的说法很简单,让你们体验下台湾的风物人情嘛。


蜜娘,很热情,更重要的是自信,仿佛这蜜份份就是她采来的,言之凿凿,真情实意。过程中,我们确实没有要买的意思,她也绝不提。只专注于讲述农作物本身的生命故事,潺潺流淌,买卖是顺带的结果,完成这种传播才是最重要。


我抬头看看,包装雅致的大米,各式的茶叶在墙上姿态卓然。她,是可以既做蜜娘,又做米婶,茶姐的。在商言商,我们都已经熟知。而在商慢言商,在商“不”言商,是不是也可以?


〈其四〉

见聚法师的神气之美


去过不少寺庙,中台禅寺究竟不同。寺庙高三十七层,塔寺合一,一改传统建筑格局,有民国风,有佛教寺庙基准在,更有科技的力度与现代的飒爽。炎炎夏日,曲折上山,接我们的是一禅者,身着深咖僧袍,轻声细语,娓娓道来。中台禅寺为惟觉法师所创,现任主持见登法师。


人来人往中,见聚法师素雅淡定,牵引我们领略寺庙。举手投足,让人不觉得其是出家人,但又有对其身处空门的那种尊重。到了冷气太劲的地方,她会从僧袍中掏出薄薄的围领,同样的颜色,围起来,背影看起来,有一种澄明清澈之美。中国的汉服,最大程度的继承就是在这禅服上了。之前就知道,有禅师当初出家的起心动念,是被这一身衣缕的风华所吸引。


如果说禅寺建筑石破天惊,那么见聚法师可谓风度翩翩。这也应证了惟觉大和尚所倡导21世纪佛教弘法方向———佛法五化:学术化、教育化、艺术化、科学化、生活化。宗教不是一种教,更是一种教育。中台禅寺创办普台中小学、正筹办高中,不是培养佛教徒,而是推动全人教育。


如果说蜜娘身上充满了生活的热情,戴大师身上凝聚了人生的智慧,小艾尔维斯则是生命活力的迸发,那么这位见聚法师,则是宗教与生活的裁缝,依据本心,剪出自己。超越了红尘,又依稀有红尘的影影绰绰。


台湾的佛教,多有宗教与生活的融合,不光中台禅寺,更有佛光山的星云大师,倡导人间佛教,二处都是禅宗丛林。禅宗,活泼,大胆,善于跳出,回归源头,因此能够无中生有,创造新局。


瞧,这些台湾人!我们能说些什么呢?

如果说有共同点的话,那么就是,这些,都是有心之人。


台湾文创的背后:人文与商业的惺惺相惜

内容为王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来看,一般说法是,从农业社会步入工业社会,再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中,商业主导,人文恢复。如果说工业社会是男性气质,那么商业社会堪称女性气质。工业社会是坚硬的,最佳的意象呈现就是隆隆向前的火车;那么商业社会就有了款曲暗通,绵力无穷。工业时代的商业,是附属地位,核心是工厂;商业时代的商业,是火车头,带领着过去的积累走向未来。


工业时代更多是满足物质的需求,商业时代则是非物质层面,因此另一主角“人文”便粉墨登场,它的孪生兄弟“创意”也开始崭露头角,意欲大干一场。关键是,中国过去的“士农工商”观念强烈,文化人怎么从商,商又怎么拥抱文化和文化人呢?


近几年来,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在众多的实践之后,提出“内容为王”,言下之意是,之前是科技、平台、渠道主导,未来这些都在,但是更要向内求,内容的生产,成为公司的首要任务。而这些,紧紧凭借企业家本人,是不可完成的任务,除非他本身就是文化人,所谓文商合一。


那我们来看,台湾是怎样发展文创的。请随我们的足迹。


1. 诚品书店——城市的人文灯塔


听闻诚品书店,断断续续,但一直心系萦绕。此次赴台,诚品必去。这个亏损了15年的书店,到底是怎样的凄凉境况?身边的传统书店一个个倒闭,在这个电子化时代,诚品有怎样的心力与心术,来对抗现实?


第二天我们就直接到了松烟诚品。这里是台北中心区,依托原日驻时期的松山卷烟厂,整改一新,成为文创孵化器,旁边建起与旧厂呼应的大厦,诚品生活馆,诚品书店,诚品行旅(主题酒店)侧身其中。


创始人吴清友,并非文化人,当年一场大病,让他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天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将向何处去”。后抛弃旧业,投身书店,大概是因为书里有解决人生困惑的智慧。一路上,艰难险阻,都过去了。最重要的秘诀是,他的坚持,赢得了文化人与商人同道们的共同支持。


上下四层,俨然是书籍为主题的商业综合体,里面都是需要扶持孵化的小品牌,从服装,到生活用品,到传统工艺品,到手工制作等等,不一而足。要问这个综合体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简言之,就是到处弥漫的书香气息。当一个个用心设计与制造出来的物品聚集在一起时,便产生了一种场的力量,上文所述的“掌生谷粒”就是三楼,而且合作已经有了年头。


诚品行旅(主题酒店)静静地安于大厦的角落。一进门,就看到两层的大书架把一面墙壁占满,大堂由设计感十足的沙发和“垂台灯”构成,坐下便有大提琴缓缓响起,不同于许多五星级酒店的中央琴台,规制井然,这个乐师虔虔坐在一个角落里,演奏如歌的行板。服务员不过分热情,有分寸地工作。正如好大学不需要高楼,好酒店也不在于其豪奢,而在于其适可而止,冷热合宜。


从书店到生活馆,再到主题酒店及其它,诚品正在打造其新时代的复合业态,堪称有温度有情怀的设计师品牌的航空母舰,这是“反书店时代”的书店异业联盟出路,当然,大陆市场广阔,在台湾研发,中试,到大陆拓展市场,稳步行走,应该前景斐然。


2.琉璃工坊——绚丽的文化沉潜


第一次接触琉璃工坊是在上海的泰康路,田子坊对面,当时路过,被其绚丽多彩的空间艺术所吸引,原来是餐厅。这一次赴台,竟是“转角处遇见它”。考察完诚品生活馆,天色渐晚,我们便信步觅食,来到一塘池水前,慨叹闹市中有这样的静谧所在,回首,一所同样绚丽的空间跃然眼前,进去一看,便定下心来,晚上就在这儿用餐了。


琉璃工艺品的陈列占据一半空间,剩下是餐厅。中间的长台,原木材质,上悬一吊灯,无法形容其形其状,只能用一句诗来表达,“一花引来万花开”。琉璃与灯光,营造出美轮美奂的空间艺术,殊为难得的身心体验。


琉璃,即玻璃。在中国,能把玻璃做成艺术品,而且如此细腻,如此绚丽,得了若干大奖,商业上也非常成功,就是这家了。1987年在淡水成立,创始人夫妇是台湾知名电影人杨惠珊、张毅。他们取材中国文化元素,复兴中国汉代的“脱蜡铸造”法,这两个门外汉,硬是半路出家,把功德做到圆满。对于工艺,对于作品,对于管理,他们都有独特的心法。


他们是工艺的高手,更是文案的高手。文案的价值,在于为每一个产品“找魂”。张毅就是这样的行家里手。往往顾客是被文案打动在先。譬如,一耳坠名为“被你羽化的爱情”,文案叙述为,“坚强女人的婉约,化作匕,斩落一地的隔阂;化作羽,温暖而密腻;永远都不断。”公司管理强调情谊,也重视秩序,秩序是心中默念的秩序,是文化人从事商业的方式方法。


他们强调亲手去做,体悟,更要谦虚,有良知,以一个“小我”去面对关照整个历史与传统的价值。“我”变得很小,因而会对外界关心,不断学习。这已经是一个文化人的自觉自省了。恰恰,他们又从事了商业,于是便有不同。


3.食养山房——山野的古意禅静


食养山房,全球只一家。这是其创始人的做派,永远就一家。古有“孟母三迁”,那是因为子女教育。今有“林氏三迁”,一家做火了,容纳不下客流,就关了,找一个新地方,如此,每次都火。但,火的原因竟是因为,静到极致。


创始人林炳辉,原是一公司职员,到处奔波,偶得一地,作为茶室,后应朋友请求,开始做餐,久而久之,就成了今天的模样。到食养山房用餐,预定是必须的,到了后坐定,桌上赫然有书,作者林谷芳,这位是台湾及大陆知名的禅者,全年一衲,白色从头到脚,在书画,禅学上有相当造诣。他和林老板是多年好友。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房发展至现在模样,当与林老师戚戚相关。


一是有文化欲求的商人,一是通达无界的儒士。


濂溪书堂有诗:田间有流水,清池出山心。山心无尘土,白石照沈沈。从都市中驱车来到新北,踏入柴扉,一路溪水淙淙,绿荫蔽日,正是诗中的意境。其园林的设计功力深厚,简约清洁,增之一分则多,减之一分则少,雅致却不拘束,宁静又有禅机,缓步抬足,竹叶摇曳,透过黄黄的灯光投影于白色的石板上,真的是抵达了东方居住美学的神经末梢。


可以设想,林谷芳先生一定不会自己去做餐厅,而林炳辉先生如果不懂得林老师的文化素心,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样子。中国古代有文人骚客,为乐坊伶人填词,算是渗透到市井业态中的一例。这里的草木石泥,光影蛙鸣,虚虚实实,隐隐约约,哪里只是物理空间上的哲学,伫立片刻,心中的世界开始澄明。


茶房中缓缓流淌低哑浑厚的古音,房内空无一人,茶几、插花、蒲团、茶席、茶具、窗棂,这些组成一个人文细腻空间,剩下都是无。两人端坐,一人泡茶,两人喝茶,言语无需多,坐着,便是一场浩浩荡荡的交流了。


至此,明眼人早已看出,以上三家的共通之处,它们都是生活美学的践行者,还有,就是它们背后隐藏的文化人与商业的和解,融合,商业尊重人文,人文容纳商业,在市场经济时代,探索出文化人(或知识分子)的归属。


而政府对此也是不遗余力,台湾60年代制造业起步,后来也是面临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问题,产业如何焕发新姿。在97年台湾便提出“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后来也是星星之火,少数文化人介入,再从概念化阶段发展到了产业化阶段,商人群体大势介入,政府也大力推动,出资出力,诚品生活馆所在的松烟就是全台湾的文化创意中心,其愿景便是孵化未来文创的强力品牌,北伐中原,及五大洲。


文创+”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