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工作室微信二维码
王志纲工作室
微信号:wzggzswx
打造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
智纲时空
从 六 盘 山 到 娄 山 关(上)
房晓/整理 2009/9/28

当年,我们这一代人从青少年时起,无论学语文还是学文学,多是从《毛选》开始的! 

因为那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有毛主席的红色雄文四卷和他的诗词歌赋在教育我们,所以直到现在毛泽东的所有诗词歌赋,我都能随口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以至当初和毛泽东唱和以及被毛泽东引用的那些诗词歌赋,我也能爱屋及乌般顺带吟唱出来。这些就是所谓的“毛学”,对于现代的人也许理解不了,会以为单调乏味,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却积累了很多东西。

 

所以,我一直在倡导后代的人,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篇章还是要死记硬背。小的时候也许是囫囵吞枣,理解不了,但年龄大了以后,再来反刍就会受益无穷。长久以来,我就非常得益于这些东西,当我行吟天下,浪迹天涯的时候,就经常与古人对话,与唐诗、宋词、汉赋中的人和事进行对照。但这其中印象最深,最能跟我唱和的反倒是“毛诗”——毛泽东的诗和词。

 

多年以来,随着阅历的丰富,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长征途中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戎马倥偬,颠沛流离,连饭都吃不上,毛泽东却能写出那么好的诗词来?这其中是否有后来加工或者别人代为斟酌的成分呢?

 

当然,我知道也有一首诗词是一气呵成的,那就是闻名世界的《沁园春·雪》。但那是到达延安后写成的,那时毛泽东的身边已经聚集了很多全中国的精英,估计在对仗、押韵等技术方面可能给予了很多支持,这就像后来人们说的那样,毛泽东思想应当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我曾经设想,毛泽东的很多诗词歌赋是在坐稳天下后,整合天下精英的智慧为我所用的结果。

 

这一次受宁夏自治区政府的邀请,我登上了六盘山,参观了红军长征纪念馆,看到了镌刻在六盘山吟诗亭石碑上的《长征谣》,由此想到毛泽东那首著名的诗词《清平乐·六盘山》,两相对照,一下子就印证了我多年来的这个想法。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毛泽东的一首广为传颂的诗词,我们从小就会背诵。实际上,我们今天看到的《清平乐·六盘山》,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人们并不知道,《清平乐·六盘山》原先并不是这个名字,而是叫《长征谣》。当初也不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这个样子。

 

1935107,时值仲秋,天高云淡。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率领的红军指战员,刚刚取得了青石嘴对敌战斗的胜利,意气风发地登上了六盘山。望着晴空下随风飘扬的红旗,毛泽东目穷千里,心潮澎湃,激情满怀,不禁吟道:

 

“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最初写《长征谣》除了抒发自己的情怀外,还有鼓励红军战士行军的作用,所以最初的《清平乐·六盘山》带有行军歌曲的性质。正是这首气吞山河的《长征谣》,后来经毛泽东先后8次修改,成为他诗词中的得意之作——《清平乐·六盘山》。如今,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里,珍藏着毛泽东4次改动的墨宝。

 

从《长征谣》到《清平乐》,经过8次改动后,尽管内容没有实质性变化,却删去了一些反复出现的呼语和重复句。句中除了将“屈指行程已二万”的“已”字删掉以符合词的格律外,还将“望断南归雁”的“归”字改为“飞”字,将“赤旗漫卷西风”的“赤旗”改为“红旗”,将“今日得着长缨”改为“今日长缨在手”。

 

自治区的领导们跟我讲, 1959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布置北京人民大会堂“宁夏厅”时,想将毛主席的《清平乐·六盘山》一词手书题刻在宁夏特有的贺兰石上,于是,自治区领导就请董必武副主席向毛主席求取墨宝。1961年,在江西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挥毫泼墨书写了《清平乐·六盘山》一词,并回复一封信:“必武同志:遵嘱写了六盘山一词,如以为可用,请转付宁夏同志。如不可用,可以再写,顺祝健康!” 这次书写时,毛泽东又做了最后一次改动。 (未完待续)

房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