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工作室微信二维码
王志纲工作室
微信号:wzggzswx
打造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
智纲时空
高尔夫可以更“和谐”
文/广州策划中心 易溪 2011/6/18

   ——王志纲贵州梵净山考察侧记

    6月8日晚,梵净山。

  苍翠的群山悄无声息地融入夜色之中,只剩山脚一处木屋仍是灯火通明。山涧溪流绕屋而过,奔腾的流水声和屋内高低起伏的说话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组奇妙的声响。

  会议终于结束,鲍勃·哈里森起身准备离开。劳累了一整天,这个高大的外国人脸上已写满倦意。但刚走了两步,他突然回过身来,“狠狠地”给了站在自己身后的男人一拳。接着,两人几乎同时放声大笑。

  65岁的哈里森来自澳大利亚,曾是高尔夫界传奇人物“大白鲨”——格雷格·诺曼旗下高尔夫设计公司的主要设计师,世界排名前100位的高尔夫球场中有4个出自他的手笔。从业25年来的激情投入、高质量的球场设计成果为他赢得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他“揍”的人是王志纲,一个从贵州大山中走出、常年全球出差、却强调本土特色和东方智慧的战略策划家,传说中被无数亿万身家的超级富豪和权倾一方的地方大员称之为“王老师”的那个人。

  哈里森不“淡定”是有充分理由的:他历时数月、九易其稿的设计方案,在短短几小时内被这位王老师几乎完全推翻,一切又得从头再来。

  随性派与原则派

  其实两人认识也不过就两天时间。聚到一起是因为一个共同的心愿:同纬度的最后一片绿洲、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不可胜数的民俗资源——这片神奇的梵天净土,原本应赢得比目前要高得多的关注和人气。而眼下的问题是,尽管拥有一堆漂亮的部件,却因为缺乏一个给它们通上电的人,这座武陵山脉的主峰终归不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落寞。

  早在2006年,王志纲就上梵净山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那时观光索道还没有开通,游人要上山只能依靠7100级的石梯。爬到1800级时,他停下来休息了一会,并花100块钱请山上的挑夫每人吃了一碗米豆腐。当晚,王志纲向旁人道出了他思考而来的“米豆腐经济学”:100块钱的米豆腐背后其实是上千元的连带消费行为,而这种连带消费势必给地方带来链条式递增的循环。人们来贵州到底是消费什么呢?他给的答案是,“真山真水真贵州”的自然、生态、民风,也就是与其他地区最大的差异化之所在。

  5年弹指一挥间,贵州的经济与梵净山的旅游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以梵净山为例,观光索道开通当年,游客数量便激增了4倍,但无论是从总体规模还是服务质量来说,还远远不够。

  伴随着当地政府要将梵净山打造成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雄心壮志,无数敏锐的拓荒者也赶来意图大展身手。但纵观目前梵净山周边的旅游形态,与其资源优势尚不匹配,可谓漫天星斗,独缺明月。最突出的问题是高端特色休闲平台的缺乏,令真正释放消费力的深度休闲游难以发力。若不能从“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跟上休闲大时代的脚步,“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宏伟目标仅是一句笑谈而已。



  于是,带着对于家乡的浓厚情怀,王志纲来了。带着对于高尔夫事业的追求,哈里森也来了。从某种角度说,两人都是不折不扣的真性情:刚一进山,王志纲便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举动:他一边面对着山间奔腾不止的清涧连声赞叹,一边迫不及待地脱下衣服跳入河中,畅游了起来!而哈里森的故事也让人心生感动:为了心爱之人,他独身多年苦苦等候,即使对方回头时已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也丝毫不介意。

  但如果从另外一些细节仔细观察,又会发现两人性格方面的截然不同:考察途中,王志纲总是毫不犹豫便抛开星级酒店精心准备的美食,辗转大街小巷找寻更鲜活的美味。在他看来,一碗热气腾腾,掺杂着黄鳝、肥肠、鸡肉的锅巴粉,比酒店精致的珍馐大餐要可爱太多。而这样的事情对哈里森来说却是绝对不可想象:自从上次来中国吃坏了肚子后,无论热情的主人怎么劝说,无论面前的山珍是如何诱人,他在食物的选择上都完全不为所动——永远都是酱油拌饭。

  一个天马行空,一个恪守原则,这种不同的个性和行事风格,也注定两人在随后的工作中有精彩的碰撞和交锋。

  保留,再保留

  为了拿出最完美的方案,哈里森做了大量细致而繁杂的基础工作,他查阅了所有能够查阅到的资料,也亲自走遍了项目区域的地块,对每个细节都反复考量,只为最终方案能够无懈可击。终于,这次他带来了自己的第九套方案。根据这套方案,梵净山区的群山环抱间将出现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锦标赛球场。他甚至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这个球场应该能成为他第五个跻身全球前100名的著名球场。

  不过看着哈里森的设计图,王志纲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一行人沿着图纸上规划的路径再度徒步上山考察。蜿蜒的山道尽头,一切忽然豁然开朗:云雾缭绕的山间,竟还藏着一片错落有致的梯田,秧苗吐绿,水牛悠闲。路上偶尔可以遇到扛着农具归家的农夫,远处是三三两两分布着充满民俗风情的房屋……

  一路上,王志纲的目光几乎没从这些景观上移开。几乎每见到一棵古树、一栋旧宅、一片梯田,他都会嘱咐随行人员:

  “这些大树要保留。”

  “农田要保留。春耕秋收的场面多美啊!”

  “村庄要保留,不要迁,让他们变成景观,农民也继续生活在里面。”

  ……

  脚步走得越远,他口中应该要保留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除了“保留”,反复提及的还有“尊重”——尊重天、尊重地、尊重自然。“一定要手工打造,不要开膛破肚。”

  但若是全部保留,原有的规划又如何落地?

  走在前方的哈里森暂时还不知道,此刻一个大胆的想法正逐渐在这个中国男人的脑海中酝酿;他更不会想到,正是这一趟实地考察,正是由于这个想法,会让王志纲做出一个彻底“颠覆性”的决定。

  多走300米?

  晚饭后,会议开始了,激烈的碰撞同时也开始了。这既是天马行空的战略策划师与严谨细致的球场设计师之间的碰撞,也是中西方学者之间两种思维模式的碰撞。

  一开始,王志纲还是提前给哈里森打了针预防针:“今天,我们抛开所有有关高尔夫的经验,根据中国的国情,在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上来考虑,怎样做出一个世界一流的球场。技术上,特别是球道设计这方面,哈里森先生绝对没有问题,但是要想真正达到目标,必须要在理念上有革命性的突破。”

  革命性的突破首先表现在定位上的调整。“结合中国今天的社会发展和我们的目标人群,必须有一个精准定位。这是一个以休闲旅游为目标的高端度假型球场,而不是锦标赛球场。”

  王志纲进一步阐述了他心目中世界一流球场的五条标准:1、观赏性——球场一定要有一流的景观效果,让打球者在打球过程中可以充分观赏、充分享受、充分体验;2、挑战性——要做到雅俗共赏;3、愉悦性——让打球就像听一场交响乐,期间有起承转合,节奏变换;4、益智性——打球应该是一件开动脑筋的事;5、神秘性——即所谓神秘而不可测。

  这些新颖的提法迅速抓住全体与会者的思绪,会议成了王志纲标志式的讲演。大部分时候哈里森也表示高度赞同:“没错,这就是我的野心!除了对第一条的理解。”

  王志纲提及了自己在美国内华达州的一次打球经历。那是一个以印第安文化为主题的高尔夫球场,其中有一个洞,原本可以设计成30米可以到达,但是设计者却偏偏将其设计成要走300米。“我一边走路一边骂娘,为什么要浪费这么多钱整成这样?”但是当他终于到达那个制高点时,一切都明了了:

  “整个内华达州都一目了然,当年印第安人挣扎求生的地方清清楚楚。这时候一杆打下去,整个景观,全部尽收眼底。”

  那一刻的震撼让王志纲印象太深,也是他提出即使不惜工本也要打造出一流景观球场的心理根源。在他看来,能够见到如此壮丽的景致,多走个300米又何妨呢?

  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这“300米”的问题上,充分地反映了出来。哈里森首先质疑,为什么一定要走300米?而不是250米?200米?其次,从用地的集约性和球场设计原则来说,不应该有这300米。“让人多走300米,合适吗?”

  此刻,王志纲数十年来练就的“找魂”功夫功力毕现:

  “显然,这是不符合PGA的传统规则,但却符合了景观第一的原则。”王志纲显然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哈里森的方案固然专业度很高,但致命缺点在于太“平”。谁会千里迢迢来到一个交通不便的山区,转两趟飞机,开一两个小时的山路,去打一场壮美自然山川中的平地高尔夫?如果这个球场不能全景式的展现梵净山的独特山形地貌,它就很难成为世界级的球场。

  往何处去?

  如果说对于景观是否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争议双方还有一定共识,接下来的解决方案就完全让哈里森百思不得其解了。

  “保留所有的农田、大树。”当翻译把这句话说给哈里森听时,这名资深设计师的表情只能用茫然来形容:“如果这样,那我上哪里去建?”

  周围的人虽然忍不住笑出了声,但大多仍是相同困惑:如果说王之前的阐述是很敏锐地发现了问题,那解决问题的途径又在何方呢?

  而当王志纲把想法说出,大家恍然大悟:往山里去!他举起了卞之琳那首著名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田园牧歌景观,其实便是立于山上的人眼中一幅最美的景致。向来讲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气势的中国人,在俯瞰天地之余,还能顺便欣赏到春耕秋收的闲适农家场景,怎能不心荡神移?

  几番交流,哈里森似乎也理解了这究竟是怎样一种魅惑。最终,他爽快表示:就按这个意思,回去重新画图纸。

  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个堪称天才的想法从何而来。原来,就在当日上午第一轮勘察地形结束后,不甘心的王志纲下午又迫不及待地拉上引路人开着越野车溯溪而上,一路向前、再向前。最终,那些奇峰、怪石、云海、密林给了他灵感:答案不在别处,就在眼前!

  一旦找到“魂”,其他一切困难都在可解决之列,例如山体的坡度问题,打球者的行进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措施去解决。

  ……

  王志纲总是说,做事情,我们要考虑“三老满意”,即取得政府,老百姓,投资者的共赢。但笔者一直心存疑惑,在今天这个浮躁的年代,这样的提法是否仅仅流于一句口号,或者是一厢情愿的表述。经历了梵净山之行,笔者开始有所感悟,这恐怕是王志纲工作室作为一个战略咨询机构能够生存十几年,纵横大江南北的重要法门。而寻找共赢的路径,恐怕也就是战略策划的真意所在。

  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