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
“中国现阶段的旅游发展既是危机也是契机,过度工业化使得南沿海遭遇很大的生态危机,越发凸显出贵州明山净水的可贵。除了要有生态保护的体制、观念、技术,消化保护成本的能力也不可或缺,只有开发式保护,以开发的收益补偿保护的成本,才可能做到保护和发展并重,使广大中西部后进地区走出一条超常规发展的绿色GDP之路。”
——王志纲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和著名战略咨询家王志纲,两个各自纵横海内外多年的贵州人,神交已久却未曾谋面,日前却一起回到了家乡。贵阳清镇红枫湖畔,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贵阳市市长袁周、香港繁荣集团总裁陈玉书、广东省贵州商会会长袁智伟济济一堂。由一个兼具贵阳市重要水源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双重身份的的高原湖泊“红枫湖”的旅游发展延伸开去,共议贵州旅游的未来之路。
龙王论道第一回:观光旅游亟待向休闲旅游转型
“旅游有两种形式,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观光旅游,形象地说就是‘走州过县,观山望水’,符合刚刚解决了温饱的人们的需求,尽管疲劳也在所不惜。而休闲旅游,停留时间长、私人化、生活化,则是脱离了对物质基础的追逐的人们的生命加油站和精神调节方式。像龙部长这样的人,选择的就必定是休闲旅游。”
纵谈旅游,从事旅游策划多年的王志纲首先打开话匣子,把绣球抛给了龙永图。
“观光旅游,可以说是旅游的初级阶段和粗放阶段,必然要向高级阶段和集约阶段的休闲旅游转型,研究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程很重要。观光旅游,‘上车睡觉,下车照相,回来一问什么都不知道’。不光人累,景观也累,景观更累。以敦煌为例,现在去敦煌的人太多了,每年六万,六十个人同时在里面呆上四十分钟,二氧化碳就会超标六倍,这种旅游几乎是掠夺式的、摧毁性的。再比如贵州的黄果树,一天下来就是四百吨的垃圾,如何能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呢?我走过世界上这么多地方,美丽的风光看遍了,还是贵州的景色最美。可是,欠开发,没有路,没有好的建筑,人不能至,无法欣赏。贵州,乃至其他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就是旅游,把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做好,才有可能走到前面来。”
龙永图一口贵州普通话,对家乡由衷赞美之余,亦流露了对贵州旅游发展现状的担忧和惋惜。
王志纲带领其团队刚刚完成了对贵州清镇红枫湖和毕节地区两大区域的旅游战略策划,于是便通过对策划理念的阐述来回答龙永图的疑虑:
“贵州的GDP排倒数第一,一定程度上反而是好事,说明贵州没有过度工业化。过度工业化的南沿海正在遭遇生态危机,越发凸显出贵州明山净水的可贵。因为可贵所以更应该另辟蹊径,而且贵州是具备这样的可能性的。龙部长形容贵州是‘东方的瑞士’,小小的瑞士卖点是什么?雪山、空气、生态、环保、童话般的世界,通过旅游承载这一切。贵州的卖点是什么?森林覆盖率达39.93%,年平均气温15.3℃,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通透凉爽,天然的大空调,紫外线强度比云南低,人体舒适感大大增强,从珠三角过来一小时便能改天换地,活生生一个咫尺之隔的清凉世界!最近很多广东人都来贵阳买楼,买楼更是买清凉,可见不只是贵州人想要这片避暑的后花园,庞大的潜在消费力不容小觑!更何况贵州还有大山大水数不清的溶洞,稀奇古怪的美食和多民族的风情,天生就是高端的旅游资源。高端旅游与生态保护是孪生子,只有高端旅游才能做到低密度和零排放,才能保住这样一个清凉世界。”
龙王论道第二回: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何以共赢
论坛上的对话意犹未尽,王志纲再应龙永图之邀走进贵州卫视《论道》节目演播室,二人就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展开第二回论道。
“污染的根本不在于产业,更在于我们有没有保护环境的体制、意识和技术。我举个例子,许多年前我去到瑞士,一个瑞士的小孩子见到有人把可乐罐子扔到湖里反应之强烈,就像我们在国内看到有人摸别人包一样,可见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他心里有多么根深蒂固。而反观我们自己,这些条件我们具备吗?不具备的话,保护一定是第一位的,要放在发展之前。就拿红枫湖来说,周围的农民要全部搬出,退耕还林、退耕还花,找资金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对造成污染的产业和企业,一定要采取铁腕的措施,严格立法,严厉执法,对任何破坏不能手软。保住贵州的青山绿水,比开发的经济效益更加重要!”
这一次,龙永图首先把难题抛给了王志纲。
王志纲笑着接过话头,也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
龙永图对王志纲以休闲旅游为支点撬起贵州清凉世界的核心思路表示认可接过话头说:
“是的,如何打造旅游产品对发展贵州旅游非常重要。贵州旅游的最大资源就是原生态,千万不要再造景点再倒腾青山绿水了,而要打造休闲产品。休闲旅游不是说躺着什么都不干,可以兼容很多内涵,养老、MBA培训班、党课等等。既然连接珠三角的大通道已经打开,就要把清凉世界这一贵州旅游的最大卖点用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