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走向帕米尔高原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冰山上的来客》是父亲那一代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电影,虽然我没有看过,但从父亲传神的讲述着电影的惊险剧情时的兴奋表情,我可以猜想到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一群孩子在电影院里聚精会神的看着冰山上的来客,沉醉于西域的美丽风景。还有那首动人心弦的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这群少年心里更曾激起了无限的遐想。
时隔几十年,当我们坐着车,向帕米尔高原前进时,父亲仍能清楚地记得电影中的剧情,还有那首些动人歌曲的调子。哼着他们熟悉的调子,于是乎我们的旅行变成了父辈的寻梦之旅,而当父亲把他的梦想传递给我们的时候,两代人间的距离似乎也缩短了。
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3300,但让我没想到的是,一路上竟让我们看到了几百座连绵不断的雪山,还有许多雪水流下来形成的湖,看到这幅迷人的景致,父亲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一首老歌--"高原之歌":
翻过千层岭哎
爬过万道坡
谁见过水晶般的冰山
野马似的雪水河
冰山埋藏着珍宝
雪水灌溉着田禾
一马平川的戈壁滩哟
放开喉咙好唱歌。
翻山越岭,一路美景走来,终于到了中国版图里最西边的城镇塔什库尔干,这里居住着高原之鹰塔吉克人,镇中心的圆柱上耸立的苍鹰雕像正是他们民族的化身。塔吉克民兵以前都是帮助解放军镇守边疆的勇敢战士,他们的眼睛向鹰一样锐利,很快便能识别出那些从冰山那头翻山而来的"神秘来客"。
塔吉克人
塔吉克姑娘们非常喜欢用红色做衣服,在高原的阳光下显得特别耀眼,走进塔什库尔干,果然许多姑娘都身穿红衣,而且都高鼻大眼,虽然整日在日光的照耀下皮肤稍黑,但仍然遮挡不住她们的美丽。而塔吉克的男人们则多带一顶黑色的小帽。塔吉克民风淳朴,据说在这个小镇上二十多年来看守所一直没有派上用场。而我们也确实领略了塔吉克人的纯朴和热情。
在离小镇不远的一个草滩上,我们结识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塔吉克小孩,他的父母颇有眼光,从小就把他送到汉族学校里去学汉语,所以能跟我们非常自如的交流。
刚说上几句,他的父亲也热情地走上来给我们介绍情况。他说有许多登山爱好者来这里,都是他带着他们到山里边去玩的,爬到7000多海拔都没事。
父亲在了解了那个小孩一年的学费是200块钱的时候,决定资助他300块,让他好好学汉语。小孩腼腆的拒绝着,但最后在父亲的执意资助下,还是收下了。他的父亲非常感激,马上邀请我们去他家参观。
他家也是用泥土搭的房子,刚建的,还在装修,装修师傅是维族人,而他的徒弟是塔吉克人,而他们统一用维族话交流。而塔吉克父亲曾经在政府部门作司机,可谓见多识广,会说六门语言,汉语,回语,维语,巴基斯坦语,塔吉克语,乌兹别克语。
装修师傅一看我们杠着摄像机,马上兴奋地邀请我们去看他装修过的最好的一栋房子。于是我们便开着车去到一个塔吉克新村,这是塔城政府为了旧城改造给村民们新划出的一块地方。许多新房正在修建,但几乎没有道路,脚下是一堆堆沙石,问他们为什么不修路,父亲说他们都是死脑筋,让他们种树修路都没有人响应。也难怪,从游牧民族转化为定居的城里人(虽然城市很小),他们习惯于自然的环境,显然还没有人造环境的概念。村子虽然还很凌乱,但是远处的风景却是独一无二的。眺望远方,一排排的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夺目。我们向父亲提议,如果这个塔吉克村子能稍加整治,一定是很好的民族村,会给他们带来财富。
进入他们的房子,似乎踏入了一个五彩世界,特别是卧室,里面挂着许多制作精美的毛毯,床上也都铺着地毯,看来不管是维族还是塔吉克族,都喜欢用鲜艳的颜色来装点自己的家,也许在他们眼中,外面的世界太单调了。但在我们这些厌倦了城市的繁华的人眼中,这里的雪山,戈壁却代表着原始的,不加修饰的自然之美,他让我们体验了自然的雄奇,与人类的渺小。走出房屋,碰上从他们家院子经过的邻居,原来他们这里邻里之间都非常熟悉,所以借道回家是非常正常的事。这不禁让我们这些城里人又羡慕了一把,在深圳人们都住在高楼大厦里,铁门重重,窗外楼房遮天蔽日。而在这里却是夜不闭户,出门便是广阔天地,融融雪山,还有我们久未感觉过的邻里之间的人情味。当我们坐上车要离开塔什库尔干的时候,热情的塔吉克人仍然希望我们能留下来住一晚,还说要给我们宰只羊,好好吃一顿。
婉言谢绝了塔吉克人的邀请,我们踏上了归途,奇异的南疆之行到此也接近尾声了。
这次的南疆之旅可谓是彻头彻尾的体验之旅,而不再是到此一游的麻木的观光游。雄奇的自然风光,回味无穷的异域风情,可口的瓜果,扎实的牛羊肉,热情朴实的民众,神圣的清真寺,一切的一切都无数次触动人的兴奋神经,直到回到深圳的家,看着窗外的钢铁森林,不禁让人有一种梦回西域的感觉,巨大的差异,经常让人不知所措,从此脑海里更是被新疆的见闻所缠绕,夜深人静的时候,那巍峨的雪山,新疆各民族的灿烂的笑容又一一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