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工作室微信二维码
王志纲工作室
微信号:wzggzswx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中文
ENGLISH
打造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
智纲时空
王志纲: “别出问题”的政治思维已经过时了
王志纲 2015/7/6

编者按:
2015年6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举行。这一汇集了前政府政要、企业界代表及顶级智库代表的顶级峰会,以“可持续发展”为题,探讨2015年后的发展新路径。这是全球“新常态”背景下的一次探讨,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智库”之后的第一次智库峰会,李克强总理出席会议并与全球智库峰会外方代表头脑风暴,高度、深度、广度兼备。

在由国经咨询承办、智纲智库作为支持单位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市场的力量”专题论坛上,作为唯一的民间智库代表,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与企业界代表、金融机构代表及顶级智库代表共同探讨,如何依靠市场的力量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会议上,王志纲以自己在很多国际项目中的亲身实践经验,直言“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科学的方法论。王志纲的发言虽然简短,却赢得了现场若干次自发的掌声,也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

这正是对市场的敬意。什么是市场的力量?市场的力量是在市场的真枪实弹中不断积攒起来的。智库理应有责任、也有能力,就国家的某些重大课题发出来自市场最前沿的声音,发出自己超然而不乖张、真诚而有力量的声音。
国经中心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 张晓强:

王志纲先生是智纲智库的创始人,也是著名的战略咨询专家,曾经为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做过战略咨询。您觉得如何能够进一步把自贸区的这种创新和改革的活力更好地释放出来?



王志纲:

1、“真正有效的是用开放来促改革”

作为一个民间智库探索者,我想站在一个更开放的角度,来谈谈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的探索以及自贸区的建设去寻找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很幸运,我这几十年几乎正好赶上了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

30年前,我作为新华社记者参与了改革开放前沿的系统探索,从整个广东和福建四大特区的建设,到后来保税区的建立,一直到小平南巡,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进行了深入报道和探讨。当时写了很多内参报告,有的成为中央的决策依据。

20年前,我下海创立战略咨询机构——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以市场力量参与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在回过头来看,整个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有几个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很值得思考。

第一个问题,改革和开放看起来是两轮驱动,其实真正有效的是用开放来促改革。往往是主观上想改革,但是改不动,反而回过头来,通过开放能促进我们的上层建筑和关键因素的变化。

30多年前,有两个理论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影响很大:一个是国际大循环,一个是区域梯度推移理论。前者提出了沿海开放,“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编者注:是指将生产经营过程的两头,即原材料和销售市场放在国外,大力发展以出口创汇为目标的加工工业的方针),在历史上曾让中国千千万万个企业得到了“第一桶金”,让中国成为接受全球中低端的产业转移平台;后者强调的是,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具备条件以后,再推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今天,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地位大幅提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认为,中国的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战略,将推动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新一轮国际大循环和新一轮“大进大出”。

2013年8月大力推出的上海自贸区,2014年9月正式发布的长江经济带,以及2015年3月博鳌论坛正式落地“一带一路”,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用三年的时间顶层设计的中国新一轮国家战略,它将决定和影响中国未来30年的全球布局和国内发展。

第一,新一轮改革开放是全面深化的,在经济发展领域最为重要的,是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包括在中国的全球战略和布局中。

第二,新一轮国际大循环,中国在优化全球产业链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中起到核心作用。

第三,新一轮“大进大出”,所谓“大出”,中国的传统产业、新兴产业、装备产业、甚至高科技产业和资本都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所谓“大进”,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许多高水平和高技术的产业也会引进来,尤其是那些中国有巨大市场需求的产业,例如节能环保、现代农业、高端装备等,引进的手段是市场化的,模式更多采用国际并购和国际合作。


2、一个民间智库的“走出去”之路

这时候我们作为一个智库也走向了全球,在我们与企业共同走向全球的过程当中,我们感受到两种力量,一个是国家战略,一个是市场的载体——企业的力量。我们这些年接受很多企业的项目委托,我深深感到到现在很多东西都还没有探索出来。

第一件事情,2007年,我带着团队去了南印度洋的一个国家,见到了他们的总统、总理以及部长,在跟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政府在决策上有很大的问题,就是政府行为、官僚行为超前,最后的结果是作为市场载体的企业进退失据,因为它们所接受的指令基本上是一种官僚指令。

⊙2007年,王志纲与印度洋某岛国总统会谈

这个国家的确是印度洋上的一颗明珠。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在他的旅游文学巨著《赤道漫游记》中这么描述道:“上帝先创造了它,再依照它的风景创造了天堂。”

本来我们到了这里以后,发现他们的定位是要做中国过剩产能转移的一个加工区,当时规划已经完成了。后来我们通过深入调研后发现,这个天堂般的所在绝对不能搞过剩产能转移,而应该成为整个中国进入非洲最好的桥头堡和旅游胜地,甚至是高端经济聚集区。

但是可惜的是,去了以后,我们发现这个事情要调过来已经很难了。这个事情在往前推进的时候,我们的上层建筑根本跟不上。

我见了我们的大使,在跟大使交流的过程当中,大使反复告诉我们,“外交无小事”,千万“别出问题”,一切一切的前提都是不要出问题。

在这种思维下,企业怎么做事呢?企业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就是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最后把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约束到一起,创新完全是不可能的,最后肯定做不下去!(掌声)

2011年,我们还参与了一个东南亚国家的项目。我们有央企去做这个项目,我们帮助它把亚欧峰会很顺利地做成功了。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其实后面还有巨大的市场需要我们去挖掘,包括很多其它东南亚国家,都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做。

但是没有想到,我们的央企已经开始庆功了。因为他们是一种政治思维:中央交代了,我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至于最后钱收不收得回来,跟我没有关系。

第三个国家,也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中国曾经对它寄予厚望。

⊙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

几年前某个央企就开始做这个国家的一个投资项目,后来遇到了很多困难,去年负责人特意回到国内找到我们,跟我们签订了合同。对方非常有诚意,连前期的款项都已经打到了我们的账户。

我觉得这个项目很有代表性,要破这个模具,所以决定亲自带队过去。但是我三次计划过去,都由于这个国家的政权更迭,包括一些国际势力的阻挠,使得这个项目已经远远超越了经济的范畴,变得错综复杂。所以对方一直告诉我们,非常欢迎你们来,但是现在还没具备条件。

这个案例充分告诉我们,企业“走出去”并不仅仅只是经济行为,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多政治、外交、军事方面的因素,这些都需要智库发挥作用,在战略咨询方面下工夫,防范类似的情况发生,并且提前做好预案。

像这样的案例,既是教训也是财富,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顶层设计,越需要开模具。当时我们在做这些项目的时候,还没有具体的谋划落地,如今习大大提出了“一带一路”,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相信能推动更多企业成功地“走出去”。

3、科学的发展观需要科学的方法论

这一系列的事情都说明,科学的发展观需要科学的方法论,特别是企业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

根据我二十年从事咨询服务和探索的经验,我总结出一个“四划”和“三器”理论。

第一是“谋划”,比如说现在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这是谋划。最关键的是第二化是战略的“策划”,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俗都搞明白以后,拿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这时候再调动我们国内的资源和当地的积极性。这种解决方案出来以后,第三才是“规划”,这种规划才是落实到地上。最后是“计划”和实施。

什么叫“三器”?

第一,“变压器”。本来各不兼容的各种电流,经过我们智库这个“变压器”后,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糅合在一起,排除阻力,形成共识,最终形成推动企业项目的强大动力。

第二,“孵化器”。“变压”之后,智库还需要持续跟进项目进展,对企业项目进行孵化,为企业提供服务,使企业"做大"。

第三,“加速器”。智库在帮助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为企业搭建一个良好的操作平台的同时,还需要推动项目的进展,使得大家能协调一致地实现既定目标。

如果按照这“四划”走下去,充分发挥智库“三器”的作用,我相信整个中国的“一带一路”会少走很多弯路。(掌声)

非常庆幸的是,现在很多企业包括我们的政府,跟十年前比已经有很大的转变。通过这些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两场统筹”和“四老满意”十分重要。

什么是“两场统筹”?

就是要把“官场”和“市场”统筹起来。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既不能完全由政府来主导,像很多的国际援建、资源置换项目,造成了国家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不能像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因为没有政府的支持,在海外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怎样统筹是一门大学问,日本在怎样支持企业全球化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什么是“四老满意”?

就是“老头子”、“老板”、“老百姓”和“老外”满意。这点非常重要。对于“老外”和老百姓满意,总书记提出的“命运共同体”,实现“民心相通”,都是这个道理。当然,老板满意也很关键,“一带一路”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还有一个产业链的布局,也就是国内许多企业怎样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用企业的力量赢得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的市场竞争。

如果说国内的自贸区是全面改革开放的平台,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创新试验区的话,那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的海外自贸区或驿站,应该成为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和产业发展平台,也是推动沿线国家发展的战略引擎和经济增长极。

目前,我们接受了很多企业的委托,在“一带一路”的项目上正在做大量探索,希望两三年以后,我们会有更多突破。谢谢!(掌声)


国经中心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 张晓强:

王志纲先生从他自己的实践,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归纳出了很好的“四划”,同时他也提到,实际上是通过开放来促改革,倒逼改革,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我觉得很受启发。


王志纲:

谢谢,我再说几句题外话。

从宏观的层面来讲,伴随整个中国的全球化以后,我们作为一个智库接收到很多信息,如果把它高度概括起来,其实下一步的中国归结起来就是两个词:“走出去”和“请进来”。

什么叫做“走出去”?“一带一路”是“走出去”。但是这些年在开放和改革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我们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当我们“走出去”时候,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请进来”。中国今天的问题是产能过剩,是低端经济上不了台阶的问题,中国要继续发展,必须要升级换代、提质增效,然后是“腾笼换鸟”。

这几年我去欧洲、日本和美国考察很多次,我深深地感到,这些发达国家有很多已经过剩的知识产权和技术,甚至是服务。而这一点没有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帮助很多企业升级换代。比如到日本邀请专家,帮助中国二三线城市很多做百货行业的企业上了很大的台阶,改变之大,你们很难想象得到。

前不久,我们到日本邀请了一批退休的老人,帮助广东一个生产纸板的企业,把原来高耗能的纸板从热处理变成冷处理,最后不用烧煤炭、不用碳排放,纸板的厚度降低了五分之二,承重量反而提高了,而且降低了成本,性价比大幅度提高,像苹果手机的包装都愿意采购这个企业的产品。

我们还组织几十个企业到以色列,跟以色列的优质资源对接,把以色列的水使用技术,生态、环保方面的技术,直接转化为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就是市场的力量,载体就是企业家。所以我们说“一带一路”,最后的重心还是要放到好好地启发市场的力量上面来。


-END-

智纲会企业服务平台
“智纲会”是由中国著名战略咨询机构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发起成立的战略资源整合孵化平台,汇集政府、商会、企业、智库、金融、媒体等核心资源。